淮南师范学院获2020年度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好”等次

作者:许寅寅  审核:孙大军  上传:许寅寅  发布:唐莹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通报2020年度省属高校党委书记抓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结果,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及党委书记陈年红同志获得等次。

2020年,在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委带领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发挥党组织强大的引领力和战斗力,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作用明显,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政治建设夯实有力。党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落实查摆及问题整改。学校连续七届获得省文明单位称号。获批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多位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

思想教育扎实推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其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班子考核;党委中心组立足集中学习的同时,举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党员教育培训等党员教育培训活动;获评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省三全育人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省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1名辅导员获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开展以“四联四增”“十查十做”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召开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存在问题,立行立改,形成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组织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章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组织修订院系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学习贯彻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加强对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的检查和指导,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打造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一年求突破、两年创品牌、三年强示范”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方案,遴选建设“双带头人”工作室,开展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支部理论学习、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基层组织活动。完成干部交流轮岗和提拔任用工作。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在七一前夕,对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举办表彰大会暨2021迎新年文艺汇演,对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脱贫攻坚专项嘉奖等获奖者进行表彰。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狠抓党组织基础建设,将党组织作用发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省委巡视整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制定修订相关文件,完成治理措施。开展发展党员工作专项检查和调查,实施检查结果双向反馈。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政治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先锋突击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召开会议现场调研,组织学生平安返校如期开学。师生党员踊跃捐款29万余元,省委组织部先锋网予以报道。教师党员创作的歌曲《你最美丽》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校园抗击疫情主题原创歌曲活动展播。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校战新闻110余篇。

制度和作风建设持续强化。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将教学单位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硕士点立项单位建设、专业认证、资产清查等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制定实施纪检监察及巡察规章制度。开展离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新任职干部开展任职和廉政集体谈话。成立巡察工作办公室,对两个二级学院启动校内首轮巡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严格执行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等议事和决策机制,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推进简政放权和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和责任意识,构建协同、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加强非常设机构管理,依法治校意识不断增强。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台账管理,召开巡视整改会议,开展专项治理,完成整改任务,巡视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针对反馈中指出的问题,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全面接受盘点,认真研究部署。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分工带头抓分管领域整改工作;各相关部门对照存在问题,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加强协调,从全局和整体上谋划,建立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确保整改工作严格按照进度要求推进,取得扎实实效。

下一步,学校党委将继续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整改工作和学校党的建设、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努力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