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首批党建“双创”工作成果展】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促双进

 来源: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  作者:王怀景  审核:刘道富  上传:许寅寅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党员17名,博士学位党员18名。党员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创先争优意识强烈。党支部书记胡云虎同时担任学院教学科研副院长,是安徽省首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淮南师范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近年来,党支部先后获评安徽省样板党支部、校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教育部第三批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支部党建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做到“四个一”,即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会议和1次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专题党课,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委会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及业务特长,带动党员同志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党支部注重党员的政治品德建设,首先,严格用党章党纪规范党员行为,践行学术道德,严守纪律底线;其次,规范党员组织生活。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做到夯基垒台强基固本。一是在“真学”和“实做”结合上下功夫。“会前十分钟微党性教育”利用会前等候时间使党性教育常态长效﹔实施“党员上党课”,充分发挥党员主体性,使党员由台下的“观众”变为台上的“主角”﹔开展“党员生活我做主”活动,使普通党员参与到支部工作的策划、组织、主持、实施中,增强了对支部工作的感知,也使支部成为培养人、锻炼人的舞台。二是在内容和形式结合上下功夫。改变“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方式,增强党员对理论的自我感知。形式上搞“活”,把“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改变“你讲我听”的被动形式,运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去开展,让普通党员“唱主角”,使上级决策部署真正入脑、入心。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党建事业融合发展。一是建立“4211”党建工作新模式。具体是指强化4个优势,即强化引领优势、强化机制优势、强化载体优势、强化学科专业优势;扮演好2个角色,即分别扮演好共产党员和本科生专业导师角色;紧扣1条主线,即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扎牢1个落脚点,即实现党建育人,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是形成了“三四五”工作法。支部以“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促双进”为工作特色,建立了“三四五”工作法。“三”是指“三带动”,即通过书记带动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全员,做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有力。“四”是指“四引领”,即通过突出党组织和党员在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服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一流专业和一流人才培养。“五”是指“五联系”,即通过党支部联系团支部、支委联系科研团队、党员骨干联系青年教师、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党课成果联系专业课,做到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有力。三是建立“党建+”工作模式。支部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把党支部的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推行党建导师制,聘请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朱其永作为支部的“党建导师”,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专业思想、学业规划、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做到“导学、导向、导心”,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通过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教工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支部将党员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立德树人树立成教师的使命,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推行党建导师制,聘请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朱其永作为支部的“党建导师”,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通过学习黄大年等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职业道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廉洁自律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优秀党员的模范辐射效应,坚持以“校园先锋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访、联、谈”和“亮、树、做”活动,在原有共产党员先锋岗的基础上,引导支部全体教师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向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目标看齐、努力。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推行“三进二助一辅”。“三进”是“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增强教科研意识,提升教科研能力;“二助”一是当好助教,向导师学习,二是做好助学,为学生学业加油助力;“一辅”是辅助学生日常管理,通过课程教学、科研指导、作业辅导等形式给予指导,做到“导学、导向、导心”,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