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组织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化
支部组织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党员自我要求不高,学习过程流于形式,模式呆板,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
2.党建事业发展两张皮
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脱节,融入不紧、不深,存在“体内循环”“两张皮”现象;虽然同步部署,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安排轻落实、重表面轻结果现象。
3.组织生活形式平淡化
缺少创新,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参与者心态淡漠,参与积极性很低;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亮点】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1.理论学习为先,强化政治功能
重视理论学习。做到“四个一”,即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会议和1次支部党员大会,支部书记按照规定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党课,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委会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及业务特长,带动党员同志主动参与学习。
“会前十分钟微党性教育”利用会前等候时间使党性教育常态长效﹔实施“党员上党课”,使党员由 “观众”变为 “主角”﹔开展“党员生活我做主”活动,使普通党员参与到支部工作的策划、组织、主持、实施中,增强对支部工作的感知,使支部成为培养人、锻炼人的舞台。
2.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效果
开展体验式党组织生活。通过红色教育、实地体验、考察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党员在在体验学习中切实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组织党员教师从智力支持、科研带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助力地方发展,激发党员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改变“照本宣科”的方式,形式上搞“活”,把“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方式,增强党员对理论的感知。让普通党员“唱主角”,同时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3.党建与业务融合,引领事业发展
强化党建工作引领,建立“4211”模式。强化引领优势、机制优势、载体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等4个优势;扮演好共产党员和学生学业导师2个角色;紧扣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1条主线;扎牢1个落脚点,即实现党建育人,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党建小组”结合“科研小组”“教学小组”,助力教师职业发展。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推行“三进二助一辅”。“三进”是“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增强教科研意识,提升教科研能力;“二助”一是当好助教,向导师学习,二是做好助学,为学生学业加油助力;“一辅”是辅助学生日常管理,通过课程教学、科研指导、作业辅导等形式,实现全方位育人。
【成效】提升组织生活质效
1.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三年来支部11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支部书记胡云虎工作室先后被评为校级“双带头人”工作室和省级“双带头人”工作室,支部先后入选省级“样板党支部”和教育部第三批“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专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学院先后获批省级以上教科研平台6个,三年来承担厅级以上项目36项,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155(SCI 95篇),横向到账经费336万元,与46家单位建立了产教融合关系。
3.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指导学生两年内10人次在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26人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立项和省级双优生荣誉称号;1人获安徽省大学生党史学习知识竞赛一等奖。三年来,就业率达到96%以上,考研录取率超过30%,学院连续11年荣获“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4.疫情防控中彰显作为
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共参加志愿服务75人次,3名党员加入校疫情防控突击队。教工支部被评为校“疫情防控先进党支部”,3名党员被评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王怀景老师的战“疫”故事被学校宣传部专题报道。